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春天 去上境村看时光煮雨

    信息发布者:金忠寿
    2017-04-09 21:06:43   转载

    年初,省政府公布的第7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我市占了52个席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保文物单位26处,省保文物单位144处,这两者的总数也位居全省第一。我市新增的这52处“省保”亮点纷呈、种类齐全:被列入古建筑类的文保单位有4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5处,古遗址、古墓葬及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各1处。除了石窟寺及石刻类,其他种类皆有“新成员”加入。

    探访新增“省保”单位,解读文物遗产独特魅力。从本期开始,记者用自己的视角,将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物呈现给读者。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

    春雨中,驱车经白汤下线转汤九线,即可抵达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上境村。这个始建于南宋建炎五年(1038)、原名枫林庄的村庄西傍九峰山,南临厚大源,北倚胡碓村,距汤溪镇2.5公里。

    经过上境村口的凉亭往西略走几步,便可看见在时光里静默了500多年的刘氏宗祠。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门前有清水塘和照壁,黛瓦粉墙的照壁上有一个大大的“福”字,与刘氏宗祠的正门隔塘相对。


    0409_3


    枫林始祖刘谦曾任北宋监察御史。靖康之难,刘谦随宋南渡,从淮阳经三次迁移后来到兰溪枫林(今上境村)安家落户。明成化八年,汤溪县第一任县令宋约来到枫林庄,看到这里景色秀美,犹如仙境,再加上地势较高,称之为上风上水上乘之境,因此枫林庄更名为上境村。该村以生产粮食、茶叶为主,自古就有“汤溪出西门第一村”之美誉。

    上境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风貌,村中规划井然有序,东西两条古水渠穿村而过,清水塘、古井等点缀其间,主要街巷用鹅卵石或青石板铺设,并呈现八卦状分布,厅堂古宅分列两旁。明代的“三十六厅”,现仍存百顺堂、第一义厅、崇礼堂、承启堂、怀德堂等,时代特征明显。村中现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婺派古民居30多处,粉墙黛瓦飞檐马头,其中3座明代楼上厅遗构或抬梁或穿斗,有较高文物价值。此外,还有古路亭(一心亭)、刘氏祖坟、龙眼井、古树名木等历史遗存。


    0409_4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的上境村绿意盎然,在村里兜兜转转,随处可见小片竹林、花丛灌木和造型优美的古树,这些都是古村旧时就有的。竹林边、大树旁、花丛后,你会猝不及防地遇见一幢明代或清代民居,民国建筑就更多了。在特色鲜明、充满年代感的古村落中穿行,就像是一场充满未知的穿越,你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

    [建筑篇]

    A.刘氏宗祠:独立围合内天井结构在浙中西古祠堂建筑中独一无二


    0409_2


    跨进刘氏宗祠气势恢弘、雕刻精美的大门,入目即是宏伟壮观的“回”字形布局的前后三进建筑。踩着古老的大青石板拾级而上,便是开阔的一进大厅,由数根粗壮的石柱分成“五开间”。站在大厅廊下往北看,可以清晰分辨出门厅、中厅和寝堂的分隔。


    0409_5


    门厅内存有《助田碑记》,落款为“龙飞天启岁次丁卯仲秋榖旦”(1627),另有《祀田碑记》,落款为“清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菊月立”(1701),记载了刘氏宗祠历次修缮、捐助情况。

    天光阴翳,春雨淋漓。石阶湿了,苍苔上的雨丝更浓了。站在中厅,听雨声滴答,看雨滴从廊檐、天井落下,在水池里溅起一朵朵微小的雨花,真有几分时光煮雨的况味。


    0409_7


    500多年光阴荏苒,这座宗祠里曾有过多少风花雪月,多少辉煌传奇?最令人称奇的是,即便在阴雨天,祠堂里也明亮通透,空气清新。无论站在哪一个角落拍照,透过天井、回廊倾泻而入的天光,都能让你得到满意的光照效果。

    据传,南宋景定五年(1264),刘介儒得赐批建刘氏宗祠。后来毁于大火。明正德年间,刘氏在上境村是名门望族,在汤溪乃至婺州的威望声势很高。为纪念先辈在历史上的赫赫功绩,正德年间(1505),刘氏族长发起建造刘氏宗祠,念刘氏家族对朝廷的贡献,皇帝特敕建了“五开间”。祠堂气势恢弘,宏伟壮观,记载着刘氏家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0409_8


    时称金华八县有“祠堂两座半”,刘氏宗祠就是两座中的一座。看守祠堂的刘寿高老人说,一般的宗祠是三开间,而刘氏宗祠则是皇帝敕建的五开间,是汤溪唯一的五开间宗祠,也是汤溪最大的宗祠。祠堂包括前面的空地、池塘,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祠堂分为头门、中厅、后堂,东西各九大间,四周四座角厅等五大部分,还有照墙围墙和东西车门。寝堂已毁,基础及柱网分布清晰,已经依照族谱记载进行抢救性修复。

    站在祠堂里举目四望,疏密有致的落地木柱、石柱蔚为壮观。祠堂里一共有多少根柱子?刘寿高笑呵呵地说,不少人问过这个问题,所以有一天他仔细数了一下,大厅里落地的柱子有300根,其中木柱222根,石柱72根。上境村村主任刘叶生说,刘氏宗祠最有特色的是中厅双歇山顶搭接和独立围合内天井的结构,据省文物局专家称,这样的构造在浙中西古祠建筑中是孤例。抬头细看,宗祠内大气考究的门梁,雕刻精致的斗栱、雀替等木构件和精美生动的雕刻,的确气势非凡。


    0409_10


    历经500多年风雨沧桑的刘氏宗祠内部残旧不堪,一些精美部件也被人偷走。清代、民国和现代,曾对宗祠进行过几次修缮。刘叶生说,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之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都必须严格按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执行,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B.百顺堂:有活动古戏台的明代建筑

    出了刘氏宗祠,沿着汤九线往前走,过经堂穿马路,沿着西圳(yan)巷的石子路往南走,可以看见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百顺堂。百顺堂为砖仿木梁架结构,门楼上有“百世瞻依”砖雕,朴拙大气,前后三进三天井。门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檩,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后廊设船篷轩,轩下用三架梁与五架梁。明间有活动式戏台,次间设楼,是古代达官贵人看戏、娱乐的地方。中厅所用的木材硕大,梁柱直径近60 厘米,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为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梁,次间山面用砖仿木做法,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中厅与后厅之间用穿堂,两侧为小天井。百顺堂所有月梁龙须纹呈单线眉月状,柱头卷杀,讹角坐斗,檐下用上昂式撑栱和斗栱做法,柱础为礩形,具有显著的明代风格。

    C.六吉堂:清乾隆太子太傅刘肇淦故居

    六吉堂是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太子太傅、东宫太子顒琰之师刘肇淦的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

    这座建筑三进两天井,左右有重厢跨院,前有照壁与门前塘,占地面积较大。大门的砖雕门楼,门额用九叠篆镌刻着“福禄寿喜”4个大字,还有石雕八仙与文武状元,砖雕的和合二仙和吉祥瑞兽等图案,门外有抱鼓石和旗杆石等,雕刻栩栩如生,极为精美。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二檩,为单坡门廊。中厅为二层楼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前檐廊用船篷轩。后堂也是楼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穿斗式结构。前天井檐下一对仙鹿牛腿和一对狮子牛腿被盗,其余用撑栱式牛腿。重厢跨院均为三合院布局,天井朝向主体建筑山面,穿斗式结构,雕刻较简洁。

    最为有趣的是,大门左边下面的石雕刻着马和猴,据说寓意是“马上封侯”;大门右边下面的石雕刻的是鹿与仙鹤,寓意为“鹿鹤长春”。


    0409_11


    D.下门楼:村民聚会闲聊据点

    挂着两盏红灯笼的下门楼,左右两侧各坐着一位老人,一个在抽烟,另一个在吃午饭。一位带着孙子在门楼下玩的大妈笑呵呵地说:“这里是我们聊东家长西家短的据点。”

    下门楼为清代建筑,面阔一间,进深五檩,单檐硬山顶,檐下用撑栱式牛腿,琴枋用瑞兽图案,木雕精致,整体保存一般。

    E.谦吉堂:昔日繁华如梦  

    眼前的谦吉堂有几分破败,昔日的繁华却依稀可辨。这是一座清代中期建筑,前后两进,砖雕门面,中设天井,前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层楼屋,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明间原设有天花,后进面阔三间,进深六檩,为两层重檐楼屋,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有前廊,两侧为穿廊,连接前后进。建筑面向天井檐下用牛腿,S 形卷草造型,刊头处阳刻篆书“鸟革翚飞”。


    0409_1


    F.西圳巷48 号古民居:敞亮大气的明代楼上厅

    这是一座活着的明代民居,上境村3座保存较好的楼上厅建筑之一。

    一楼狭小的门厅摆着八仙桌,大伯大妈正在吃午饭。狭小的古旧灶台贴了白色瓷砖,锅里正冒着腾腾热气。顺着狭小的楼梯上行,眼前却豁然开朗。楼上这间敞亮、大气的厅堂为三间两搭厢布局,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八檩,楼上厅,二楼明间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次间穿斗式结构,月梁饱满,梁端用丁头栱,楼下重檐有廊,礩形柱础,天井已被封堵。村主任刘叶生说,楼上厅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逃避繁重的税收。“当时是按照一楼的层高来收税,为了减少税负,人们就把一楼的房子造得比较矮。二楼作为会客和吃饭的地方,楼层造的比较高,但从外面又看不出二楼比一楼高。”

    G.刘氏祖坟:5座清代古墓

    上境村西北角,在那株名叫“樟树娘”的大樟树前的小路左转,有一字排开的五座清代古墓,这就是刘氏祖坟。墓碑上分别用阴文镌刻“本四府君”“晋十三府君”“宗十五府君”“祐八府君”“元九府君”等字样,最后落款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 

    [人文篇]

    上境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刘氏家族人才辈出。

    北宋监察御史刘清;宋徽宗驸马刘文彦;宋宁宗、理宗时任翰林院大学士的刘晋之;及第进士,任江西永宁县令,百姓立“去思碑”的刘介儒;明初任监察御史、官至刑部左侍郎的刘辰;明嘉靖年间活至103岁,被嘉靖皇帝赐冠带以示嘉奖的刘氏第九太公宗钦;清乾隆太子太傅刘肇淦;民国绅士刘步青;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刘展亮等,都是刘氏家族杰出人物。

    此外,上境村还流传着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说故事。

    A.“岁寒三友”刘清

    刘氏宗祠中厅里挂着的画像,就是迁汤始祖刘清。

    刘清是招讨节度使刘泽的嫡孙,青州司户刘宝的长子,在北宋英宗赵祯庆历年间出任监察御史。刘清自幼清慎明敏。为官后,他以父亲为楷模,清明廉政,誉满朝野。当时与王拱辰、文彦博交好,世称“松竹梅岁寒三友”。

    B.宋徽宗钦点头名状元、驸马爷刘文彦

    刘清的孙子刘文彦得其祖父辈真传,官至驸马爷。

    相传,刘清病故不久,孙子刘文彦降生了。刘文彦六七岁时,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唐诗过目不忘;12岁落笔成章,闻名金华八县,考中秀才;随后,成为兰溪县头一名未成年举人。

    宋徽宗放榜开科,各路学子纷纷进京考试,刘文彦执意要进京赶考。

    考试那天,宋徽宗亲临考场。监考官发现有未成年考生,很奇怪,便将此事禀告皇上。于是,好奇的宋徽宗便来到刘文彦身边,看他做题。刘文彦专心答题,丝毫没有察觉身边站着当朝皇帝。

    考试结束,宋徽宗召见刘文彦,问了许多问题。13岁的刘文彦不卑不亢,对答如流,宋徽宗满心赞赏。几天下来,三道门槛的考试刘文彦皆高第,名列榜首。于是,宋徽宗御点刘文彦为头名状元,并招为东床驸马。

    C.清乾隆太子太傅刘肇淦

    上境村人最津津乐道的先祖要数刘肇淦,他是清朝乾隆年间太子顒琰的老师。

    据传,刘肇淦自小出口成章,8岁中秀才,13岁中举人,人称“白壳鸭子”,被乾隆皇帝特御封为太子太傅,太子顒琰的老师。

    D.名菜烂菘菜滚豆腐出自上境姑娘十三妹之手

    早年,上境村有根木和十三妹兄妹两人。他们的母亲生了13个孩子,最后只养活这两个。

    16岁的十三妹美貌勤劳,做得一手好豆腐,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西施。邂逅上街卖菜的罗埠董家村18岁青年陈春升后,两人相互爱慕,情投意合。

    一年后,十三妹嫁到了董家村,夫妻俩一起做豆腐、卖豆腐。一天,夫妻俩割了满满一担厚大高脚白,洗过打算晒成干菜。谁知一连几天没有太阳,春升怕落雨,便把晒干的菜收回家随便堆成一堆,就忙着去做豆腐了。几天后,十三妹翻开那堆菜,发现下面热得烫手,原来是发酵了。两人不舍得扔掉那些菜,决定腌起来。十三妹一边往缸里放菜,一边让春升去拿盐。端着一碗酒正要喝的春升连忙去拿盐,然后一手端盐一手端酒走过来。十三妹急着拿过他手中的盐,不料用力过猛,春升没站稳,一碗酒哗哗倒进了腌菜缸里。

    半月后,十三妹发现腌的菜烂了。小夫妻日子过得清苦,舍不得倒掉那些烂菜,十三妹盛了两碗菜倒进锅里,又拿了两块豆腐切成薄片倒进去,然后加入辣椒、大蒜、生姜、醋,灶下烈火烧煮,锅里菜和豆腐、调料翻滚,十三妹又撒下一把葱花,一股夹杂着辣味的鲜香在屋里弥漫开来,惹得他们直咽口水。盛出一碗一吃,真正好味道,这道菜便由此流传开了。

    E.上境一绝:用白羊太子香炉接龙求雨

    早年干旱时节,很多地方都有接龙求雨仪式,大多是要到有湖、有塘的地方去接龙,上境村民的接龙求雨仪式却与众不同。

    每逢旱季,上境村会选出接龙队伍———每户16岁至60岁男丁(女子不得参加,也不能看热闹),约200多人从上境村经堂出发,路过乌石村(现在是一个水库),抵达小毛竹尖的白羊太子庙。由一个壮汉捧起庙里的一个白羊太子香炉,放到香亭(佛轿)内,由几个壮汉抬回村。回去时不走原路,而是从汤溪厚大村中央街道走,除厚大村之外,其他村尽量避开村庄,走村外道路,抵达汤溪县城西门时,要由县官来迎接接龙队伍。

    县官必须脚穿草鞋亲身恭迎,不准戴笠帽。县官讲话并承诺减免赋税后,接龙队伍回到上境村,把白羊太子香炉安在经堂内,等到下雨后再送回去。说来奇怪,上境人每次去接龙,都是香炉还未到经堂,天空就乌云密布,随后下起了大雨。传说白羊太子被玉皇大帝封为雨神,所以上境村去白羊太子庙接龙求雨,次次都成功。

    其他村接龙求雨都要吃素3天,上境村民却没有这些禁忌。他们会事先安排好仪仗队和各种迎龙工具,严格遵循老祖宗留下的仪式,来完成求雨仪式。

    据悉,为了保护好村里的文化遗存,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并承接市外侨办主办的“海外学子走进上境村”活动,上境村正在抓紧按规定修缮几处古建筑,修建完善停车场、游乐广场、民宿、工艺制作体验馆等文化、旅游设施。如果今年9月之后再去上境村,不管是参观游览,还是亲子互动,还是参与传统的接龙求雨活动,都会有更美好的体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