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整”出富民良田 “变”出美丽乡村——甘肃省百万亩土地整治

    信息发布者:金忠寿
    2019-03-28 10:05:19    来源:人民网(来源:甘肃日报)   转载

    wKhTlFio5C2EWjT_AAAAAKDdOko743_640x360!640x360.jpg

    让分散的田地“手拉手”,变成“一家人”;让坡耕地有序“排队”,变成层层梯田;让低等农田“上台阶”,有了“身价”……

    新增耕地21.13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7.49万亩,受益行政村535个……

    这些都是我省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后带来的巨大变化。2013年以来,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以精准扶贫、生态建设为抓手,将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提质变优,让项目实施区的农民群众借此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浪潮中。

    “三跑田”变成了“三保地”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这是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最真实的写照。

    地形破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是我省中部地区土地贫瘠的自然因素。加上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区域内中低产田面积大、坡旱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农田绕山转,不易农机化耕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2013年11月,甘肃省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涉及庆阳、平凉、天水和定西四市22个县、61个乡镇、413个行政村,分为96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27.28亿元。

    5年来,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和田坎、田埂修筑工程,将项目区内的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使昔日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通过对原有的高低不平、局部凌乱、零星的田块进行整理,把荒草地、滩涂地、废弃农村居民旧宅基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变成了良田。

    同时,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工程建设,解决我省东部地区较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坡旱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我家的山地以前种小麦,亩产500元,整治后亩产翻了一番。”平凉市静宁县四河镇上赵村村民田春来说。

    经过5年的建设,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96个子项目已于2018年9月全部建设完成,累计完成建设规模162.13万亩,使土地利用率提高11.58%,新增有效耕地面积21.13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37.49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07个等级,全省535个行政村受益。项目区总受益人数达68.29万人,农民人均增收585.64元,减少贫困人口数量4.22万人。

    耕作机械化,环境园林化

    “坡大路不平,田地绕山转。”因地形地势影响,我省东部地区山地耕种条件差。

    “以前用驴耕地,一天最多耕两分地,现在拖拉机耕一亩地只要十几分钟,既省时又省力!”平凉市庄浪县永宁乡村民靳玺说。2017年以前,他家耕地全靠家里养的两头驴。土地整治后,田间道路修好了,拖拉机、收割机都能直接开到地里,机械化作业省时又省力。

    在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配套农田林网和道路体系,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农田耕作条件。项目区共修建田间道路3157.4公里、生产路5659.4公里,农田道路通达度达到96.36%以上,田间机械化操作和农田有效防涝面积比整理前有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又一重点内容。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逐年退化的实际,在整治过程中,各地项目实施部门坚持以蓄水保土的梯田建设为重点,新增梯田面积81.12万亩,使重大工程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梯田化。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2.61万亩,使资源利用趋向良性循环,美化了周边村庄环境,使建成后的项目区逐步达到“地块连片化、耕作机械化、环境园林化”的良好农田生态系统。同时,还在项目区有种植条件的荒沟内种植了生态林,起到固沟保塬的作用,并结合道路和排水边沟建设,共种植农田防护林285.22万株,项目区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78.96%,较整治前有大幅度提高。

    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地平了,路子宽了。

    干部群众在平整的土地上做起了农业产业化的大文章,形成了“梯田+玉米”“梯田+小麦”“梯田+经济林果”等产业模式,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后,对部分农户无力耕种的地块,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由种植大户和企业耕种管理,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天水市清水县将整治土地流转实行产业跟进,种植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随着耕作方式和种植比例更加科学合理,农业保障设施进一步完善,土地质量得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将进一步增大,形成“投入—收益—再投入—再收益”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庆阳市西峰区利用区位优势和董志塬的资源优势,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纸坊村计划建设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硬杂果采摘区和绿化区,把村子建设成现代化休闲观光园。”西峰区肖金镇纸坊村党支部书记张治军说,山坡地变成了梯田,河滩、河沟都填平了,村子变美了,村民积极性提高了,心思都放在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上。

    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突出土地整治 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农田景观、扶贫攻坚等战略结合。硬化村庄道路945.4千米,新建排水沟2122千米,一个个美丽乡村跃然眼前,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农业大户发展苹果、核桃、花椒、马铃薯等规模化种植,涌现出一批集种植、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规划选址、项目安排中,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各地用工首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大工程建设使项目区贫困人口人均增加农业收入338.63元,贫困人口临时务工收入累计9149.77万元,贫困人口当地就业人数9774人,项目区减少贫困人口42163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村网通动画广告04.gif

    打赏捐赠
    3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