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央视315晚会,这些企业今晚别想睡了!市场监管和公安马上到!

    信息发布者:金忠寿
    2019-03-16 08:58:24   转载

    WechatIMG16965.jpeg

    医疗垃圾竟被加工成日用品和玩具?骚扰电话屡禁不止的秘密究竟在哪里?现金贷中的“714高炮”究竟如何让用户倾家荡产?就在刚刚,“央视315晚会”围绕“共治共享、放心消费”为主题,聚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互联网消费等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了行业内幕和消费“潜规则”。

    据悉,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汇集多方合力,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那样,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医疗垃圾被加工成日用品和玩具?

    我国对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环境安全的医疗废弃物有着严格监管,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但这个领域里却仍有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河南省濮阳市破碎料加工厂内堆放着大量使用过的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垃圾,不少医疗垃圾还残留着药水,上面的标签显示,这些医疗垃圾大都来自周边的医院。为了逃避检查,加工厂老板将加工医疗垃圾的地点分散到了三四处,偷偷将这些医疗垃圾加工成业内所说的破碎料,然后卖给下游企业。

    这些破碎料何去何从?央视记者顺着这条线索往上追查,发现这些破碎料经过简单加工,变成了白色塑料颗粒,业内俗称再生料。这些白色塑料颗粒又被下游企业加工成塑料网袋,河北一家工厂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再生料韧性好、价格便宜,除了蔬菜网袋,很多塑料制品都会用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谓五花八门。而山东临沂一家企业负责人则表示,这里做的儿童玩具也经常会用到废旧医疗再生料。

    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止?

    我们每天都会接到骚扰电话,不胜其烦,但为何屡禁不止?

    8Ua4-hufnxfn9321385.png

    原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消费者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这些新生事物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侵犯个人隐私,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重要工具——智能机器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正在逐步代替人工拨打骚扰电话,这些系统为电话营销而设置,价格在3000元左右,一天可以毫不疲劳地“拨打”5000个电话, 还能模仿林志玲的声音。

    除了智能机器人之外,部分公司还开发探针盒子,在商场等地方自动收集消费者信息。探针盒子“功能强大”,当用户手机无线局域网处于打开状态时,探针盒子就会发现这个信号,迅速识别出用户手机的MAC地址,转换成IMEI号,再转换成手机号码。一些公司将这种小盒子放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写字楼等地,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搜集个人信息,甚至包括婚姻、教育程度,收入等大数据个人信息。

    根据央视的曝光,这些互联网公司名单包括:中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壹鸽科技、陕西易龙芯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秒嘀科技、智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凌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声牙科技有限公司、碧合科技有限公司、财神科技有限公司、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被央视曝光的名单中,上海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成立。记者在其官网看到,它所生产的“智子盒子”,被自称为人工智能营销专家。记者从杨浦区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获悉,针对上海智子信息科技公司的问题,公安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消息后,已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依法开展核查,并将根据核查结果会同相关部门作出处理。

    此外,另一家被曝光企业已经于去年10月从上海市普陀区搬离。

    714高炮被炮轰,融360被点名

    频繁被曝光乱象的现金贷行业,毫无悬念地登上“央视3·15晚会”的“黑名单” 。银监会曾对现金贷做了定义:指的是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制的小额资金出借业务,其特点是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无抵押。央视此次点名的“‘714高炮’要钱不要命”便指的是超高息的短期借款。

    iEc5-hufnxfn9488291.png

    央视此次被点名的现金贷平台包括:蛋花花、速贷宝、向钱贷、快易借、闪到、天天花、皮皮花、轻松花、小肥羊、机有米、钱太太、金蝉钱包、复星宝、节气猫、掌上应急、小米袋子、信鸽钱包、金葫芦、幸运草、宇宙白卡、零时口袋、喵喵贷等。事实上,此次曝光的平台只不过是现金贷平台的冰山一角。据行业人士透露,现在网上能看到的现金贷产品已经多达数千款。

    上市公司融360也遭央视曝光。原来,融360上入驻着大量的小额贷款商户,融360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为商户推荐客户,每成功放出一笔贷款,他们就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央视记者在融360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贷款产品都标注着需要购买商品才能放贷。

    一位王姓消费者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是他在融360上贷款时必须购买的,这些商品的价格都远远超出市场价。“这是变相的砍头息,20%的利息,不管你要不要,必须买了东西才能放款。”王先生称。

    截至记者截稿时,融360的股价已经“一泻千里”。

    作者:徐晶卉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